类别 | 成分 | 特点 |
---|---|---|
阻燃腈纶纱 | 纯腈纶纤维(或腈纶为主的化纤) | 化学纤维,分子结构呈不规则螺旋形,无严格结晶区,具有热弹性和低密度特性。 |
阻燃腈棉纱 | 腈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(如腈纶60%+棉40%) | 兼具腈纶的化学稳定性和棉的天然纤维特性,含棉成分使其吸湿性略优于纯腈纶。 |
性能指标 | 阻燃腈纶纱 | 阻燃腈棉纱 |
---|---|---|
阻燃效果 | 燃烧无明火、自动熄灭,离火后迅速自灭,部分产品具备防水功能。 | 同样具备离火自灭特性,阻燃效果达到欧美出口标准(如航空、军工领域应用)。 |
耐热性 | 软化温度190–230℃,在合成纤维中仅次于涤纶,耐热性优异。 | 因含棉成分,耐热性略低于纯腈纶,但仍满足工业阻燃要求。 |
机械强度 | 强度低于涤纶和锦纶,但高于羊毛1–2.5倍,弹性好,保形性强。 | 混纺后强度取决于棉与腈纶的配比,整体强度略低于纯腈纶,但抗冲击性更优。 |
耐光性 | 耐光性在合成纤维中最佳,长期曝晒后强力保持率高。 | 耐光性仅次于纯腈纶,曝晒1000小时强力保持60–70%。 |
应用场景 | 消防、石油、电力等工业防护服,以及窗帘、地毯等家纺领域。 | 航空毯、军装、针织毛衫等对舒适性有一定要求的场景。 |
两者核心阻燃机制一致(延缓火焰蔓延、离火自灭),但纯阻燃腈纶纱的阻燃稳定性更优,尤其在高温、长期使用场景下(如工业防护服),因其成分单一、耐热性强,阻燃效果更持久。
阻燃腈棉纱则因含棉纤维,在手感柔软度和透气性上更具优势,适合对舒适性要求较高的领域(如航空服、毛毯),且同样能达到国际阻燃标准(如欧美出口要求)。
优先选阻燃腈纶纱:工业防护、高温环境、长期耐用性需求(如消防、电力行业)。
优先选阻燃腈棉纱:服装、家纺等需兼顾阻燃与舒适性的场景(如毛毯、针织衫)。
两者均通过专业阻燃测试,具体选择需结合使用场景的性能侧重(耐热性/舒适性)及成本预算(纯腈纶成本通常低于混纺纱)。
本文由潍坊金亿纱线纺织有限公司发布
杨:139053653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