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义与加工方式:工艺路径决定形态差异
涤纶纱是由涤纶短纤维经加捻纺纱制成,其短纤维长度通常在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之间,最终呈现出纱线形态。它的加工流程颇具传统纺织特色,首先是聚酯切片,接着经过熔融纺丝,将聚酯切片转化为丝状物,随后进行切断工序,把丝切断成合适长度的短纤维,最后如同制作棉纱的工艺一般,通过纺纱环节将短纤维加捻成纱。
相比之下,涤纶长丝的形态更为独特,它是由聚酯熔体直接纺丝制成的连续纤维,长度可达千米以上,呈现出单根或多根并合的丝束状。其加工流程起始于聚酯原料,主要是精对苯二甲酸(PTA)和乙二醇(MEG),经过聚合反应形成聚酯熔体,再通过熔融纺丝、拉伸定型,最后卷绕成团。这种独特的加工方式,使得涤纶长丝拥有与涤纶纱截然不同的结构特性。
性能特点对比:结构差异引发性能分化
从纤维长度来看,涤纶纱的短纤维特性与涤纶长丝千米级的长纤维形成鲜明对比,这一差异也延伸到其他性能上。在吸湿性方面,二者表现均较差,容易产生静电,不过涤纶长丝可通过改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吸湿性。
刚性是区分二者的重要指标,涤纶长丝凭借较高的初始模量,展现出高刚性的特点,而涤纶纱的刚性则相对较低。耐磨性上,二者都不及锦纶,但在各自的应用领域仍能发挥重要作用。
染色难度也是值得关注的性能差异点,涤纶纱和涤纶长丝都需要较为复杂的染色工艺,通常需高温高压染色才能达到理想效果。抗皱性上,涤纶长丝表现优异,这得益于其连续长纤维的结构,而涤纶纱的抗皱性则处于中等水平 。当然,二者都具备涤纶的共性优势,如强度高、耐腐蚀,能够在 -70℃ 至 170℃ 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性能。
本文由山东一二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发布
张经理:139 5366 9076